市场研究协会 会员登录 | 入会申请
  研究智库
研究文章
理论文库
行业数据
观点文章
优秀论文奖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研究智库 > 理论文库 > 大数据碎碎念之2020版
大数据碎碎念之2020版
发布时间:2020-01-03  访问量:2295
0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Arber的碎碎念,作者Arber


    2020年看起来会是大节点,从个人到数说故事到我所在的大数据/AI行业,到整个中国经济而言,看起来都是如此。回想起来2000年跨年还在大学里憧憬无限可能的新世纪,一分钟都不想耽搁的走向未来;到了2020年也真的觉得自己是认真做事的社会一份子,那份激情并未减退反而因为参与感而更强烈,所以一天也不想耽搁,把过去一年关于工作的碎碎念整理出来,然后认真开始下一个十年的生活。

行业观察之一:经济下行之下的行业趋势

    ● 从甲方视角,和很多客户交流的总结: 1. 大家都觉得经济下行能熬过去会有伟大企业;2. 国内市场惨烈借力日益强大的中国母品牌的势能出海已经成为大小企业的共同选择;3. 消费者需求变化快品类跨界延伸成为常态化战略;4. 数字化组织建设和赋能成为每家核心战略n+1中的那个1;5. 数字化的基础上打通全渠道构建体系化的线上和线下运营模式是共同诉求。 

    ● 更细分些来看外资和本土品牌的不同特点:就外资品牌而言,不管是美国人法国人还是日本人,风格有差异但共同特点还真的是认数据,大多数关注点都还是在数据从哪里怎么用有什么价值;而本土企业差异就比较大,有些人洞察能力很强非常相信自己的判断、数据顶多是个验证想法的工具,有些人担心跟不上年轻消费者的步伐、但也不太相信数据,会在想要和怀疑中不断纠结;当然最牛的类型是那种真的相信技术就是未来一掷千金的土豪,当然一般这种就是阿里的菜。

    ● 有人说企业服务的春天来了,而不是企业软件的春天来了。这句话值得思考再三,描述得更准确我觉得应该是基于数据、技术和业务一体化的企业服务春天来了。单卖技术的软件业模式还是没戏、只有业务技术一体化,然后通过数据+智能的飞轮加速解除掉传统企业服务横向不可快速复制、纵向不能延伸价值链的问题,企业服务才能真正发展起来。从营销走向交易走向金融,这条路上满是探索者,但也尸骨累累。

    ● 去参加各种行业会议的时候会有强烈的感觉,一众甲方乙方分享数字化的经验和成果,内容重复度非常高,基本说明大家都已经进入了实践阶段且在方案层已经有共识,接下来甲方的诉求其实会很简单—多快好省,乙方可能真的就是要把这门生意真正做成一个相对标准化、能解决客户问题,有钱赚的生意。2020年会是数字化大规模普及的一年,会是更多场景应用创新大规模爆发的一年,当然也会是经营不善的大数据/AI公司困难的一年。终极PK战快开始了。


行业观察之二: 企业数字化转型

    ● 看看手机上每天各种APP的使用总时长,你会感叹如今用户的数字化程度之高,一个企业如果不用更数字化的手段来和用户沟通、不以更数字化的手段来提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被时代抛弃大概率只是时间问题。这就是消费互联网倒逼产业互联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原动力。

    ● 很多企业已经从最初的试水大数据应用开始,逐步扩大范围、并在实践中逐步理解了其价值和限制;进而开始体系化的梳理小数据,将既有成熟的应用数字化,效率提升的同时为大小数据融合、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者数据资产奠定基础;有了这些,传说的中台就可以开始发挥效力,推动端到端的数据应用创新。

    ● 数字化转型已然过了概念阶段,核心竞争力其实就是一线实践经验,能把蓝图、路径和阶段可预期的效果讲清楚,避开那些不必要踩的坑就很赞了。数说故事的三段论很简单:数据资产化 + 工具平台化 + 业务场景化,其中核心的坑是数据质量 + 平台边界 + 可落地性,一是基础坑二是未来坑三是短期雷,怎么绕怎么填颇需技巧。

    ● 数说很早期就设定要帮助企业完成从数据到洞察到决策到行动的闭环,带着这个思路开始尝试可能落地的场景,在企业外部的场景往往原因是不同的第三方平台打不通,在企业内部则是人之间的互动没有数字化、孤立系统之间无法调用、终端设备没有联网。企业内部一定会出现一个平台把人、系统和设备连接在一起来形成一个个业务闭环,最近流行的RPA这些只是跑在这个平台的上面的一个应用,这个平台自身会是在企业内类似微信地位的超级APP。嗯,这肯定不是钉钉。我预测下这个概念会在两三年内随着大数据的成熟、AI的逐步落地、物联网真正普遍应用而开始涌现。


行业观察之三: 版图在不停扩大的营销科技

    ● 抛开私域流量数据中台这些热词,最核心的还是要理解企业要怎么才能在今天这么复杂的市场环境做好营销,技术又能怎么支撑这些想法落地,这些都是营销科技。在各种营销科技图谱中,数说故事会被分到社交媒体营销、仪表盘和数据可视化、SCRM、CDP/DMP等各个不同领域,如果按工具逻辑理解我们在做的事还是会有偏差,数说的根本出发点是用数据和技术去更好地解决企业在营销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问题;能解决什么问题才是我们应该关心的,随着解决问题的边界扩大和加深,对数据源的整合和各种技术的组合运用是必然的。

    ● 消费者运营是当前被频繁提及的热词之一,它强调的是品牌商在“产品创新、品牌建设以及渠道运营”上产生的新的消费者关系才是品牌商最重要的资产,品牌商应该从原来相对粗放的品牌模式转向基于数据对品牌核心客群的去做精细化运营,以最大化该人群的商业价值。这个和原有品牌强调聚焦,特色鲜明,占领消费者心智的逻辑其实是有些“矛盾”的。可能的解决方案是从原来的品牌上升到更大的品类层面(逐步扩大),覆盖更多原有品牌消费人群更多场景,通过运营的手段来促使原有品牌消费人群购买更多(既有品类及延伸)、更高频(场景挖掘)、更贵(消费升级)。

    ● Marketing和Sales的界限在模糊,这个趋势首先发生在线上,因为消费者从被影响到下单的路径被大大缩短了。随着线下渠道的数字化,这个趋势还会被进一步加速,品效合一越来越成为品牌商的追求。但品牌的本质没变,过度追求短期的效果之后会迎来品牌诉求的回归,当然这个是要以品牌能够被更好的量化为前提的。


行业观察之四:应用场景及价值

    ● 想起来白天和合作伙伴打得比方挺有意思,数据应用放到医药行业类比,市场洞察类就像感冒药、人人都需要但不用也能扛过去;用户运营类的就像慢性病类的药,需要长期坚持服用才能有效;中台嘛,至少属于要动手术级别了,但手术都是有风险的,不做要挂、做了也有可能早挂。对企业来说,最大的问题是讳疾忌医;对数据和技术公司来讲,最不负责任的就是乱开药。

    ● 思考数据应用价值的一个很好框架是看这些数据多大程度上能改变甲方的资源配置(从数据到洞察到行动)、同时是否能清晰的衡量行动之后的效果。很多数据应用价值不高是因为只做了前半段、或者只做了后半段。一定要闭环,不闭环始终只有工具价值。

    ● 和小伙伴一起回顾给我们某个客户的一年的服务,亮点是一方面做了很多基础数据层工作、很扎实,也是未来数据运营不可或缺,但是客户价值感知不大;另一方面也做了不少探索性的数据应用创新,但商业价值还需要规模化放大。项目现状肯定是个赔本的买卖,但未来在上面的商业价值的想象空间巨大。这个其实就是这个行业的基本现状,技术的人进来已经把底子逐步搭起来了,现在迫切需要商业的人进来一起磨合放大商业价值。

    ● 结合数据和技术能力实现高效的数据运营是未来的大方向。就我们自己的实践而言,通过系统化的的线上线下数据跟踪、设定对应的运营策略,实现了营销活动全程的可视化、可量化,最终实现转化率大幅提升是可行的。此处没有什么秘诀,就是踏踏实实做好数据运营优化,当这个成为标准化操作,大规模应用的日子指日可待。


行业观察之五:中台

    ● “好的平台都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在有一个大的愿景和蓝图的基础上,通过大胆的摸索和实践,持续迭代创新出来的”  为什么每家大企业都想拥有“万能的”数据中台?


创业杂谈之一: 业务模式及融资

    ● 半年回顾DataStory走过的历程,有多少是计划之中有多少意料之外,和出发时初心的差别。很惊讶的发现其实真的没什么变化,15年就开始设想的三块主力业务线真的像拼图一样拼出来了,只是第一年叫“数据-洞察-连接”,第二年叫“RADAR-SCRM-DMP”,第三年叫“雷达-领客-中台”。村里的狗蛋到了城里开始改名叫Jack了,入乡随俗,哈哈。

    ● 根据DataStory的经验,总结一下做大B业务的考虑问题的方式:1)以客户为中心端到端思考解决方案,以业务闭环为目标;2)以场景为中心来构思产品功能,以标准化、流程化、组件化为目标,通过功能和服务的灵活组合达成目标一;3)以平台的模式来构建能力池,以支持灵活定制、可扩展、稳定和高效为目标,以更低的开发成本和更快的迭代速度来达成目标二。

    ● 看到Paul Graham谈融资,提到创业者对待融资一定要扔掉所有幻想,无比赞同。融资很重要,但在心态上要能冷酷的掐掉任何希望,以自己的业务为主,别在纠结的投资人身上耽误掉自己的时间。投资人的反复是在面对巨大不确定性时候的正常现象,换位思考很容易理解。


创业杂谈之二: 团队管理

    ● 企业很多复杂问题的背后终归指向了人和人之间的信任、目标的清晰度、组织的效率、以及合理的利益分配。信任给予的温暖力量、对目标的内在激情、以及对利益的追求是内在动力来源,组织效率是这些动力转化成成果的保障。一个系统想要良好运转,必须动力充足,并经由组织高效源源不断的输出成果形成正循环。

    ● 创业公司两种人都很有价值,一种很努力很坚定的把一件件小事做好、一天两天看起来见效不大,但两三年下来能做成很多事,他们是公司的中坚;还有一种能扛大事、能在危急关头逆转乾坤、能打破常规一杆子插下去搞定事情,他们是公司的英雄。大多数人都想当后者,然而思维和工作方式都更像前者,这是认知层面的错配,不转变会觉得痛苦还没成就感。

    ● 今年特别真实的感受到那些职场的中年人都去哪儿这个问题了,工作了十几年之后拖家带口人和人的差距真的变的特别大,不完全是因为能力和态度而是因为一个个选择。企业一直都会需要有行业经验有自驱力有资源能独立干成一件事的成年人,只是太少人能坚持在一个行业还一直保有热忱构建起信任网络并且能持续提升自我能力的人了。这几个都能办到是多小的概率。

    ● 碰到不少人在现有事情上压力山大进而进入开始怀疑人生的案例,这种经历每个年轻人在职业生涯上大概都要碰到几次。有的运气好、有名师指路,捋清楚方向找到突破点,加把劲就冲过去了;有的悟性好,自己琢磨出来个路子,绕点小弯也就过去了;还有的走着郭靖的路子,就是性格刚毅、硬扛着每天解决一些问题慢慢也熬出了一身本领。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智者相逢仁者胜,仁者相逢道者胜。

    ● 很多人在管理幅度增大之后都有过这种经历: 单靠一股冲劲已经很难解决系统性的问题,这个阶段会很痛苦,一是要调整班子和构建新的协作机制、二是要从业务和激励两个方面去给团队注入新的动力、三是认知上要有一次自我否定到涅槃重生的过程,格局和能力都要有明显升级。这个事吧,别人都只能给参考,核心还是要靠自己,一是内心不能推卸责任,团队的问题都是你的问题;二是不能逃避困难,正面迎着上,正确的选择往往是短期看起来是更难的路。


创业杂谈之三:个人成长

    ● 做企业时间越长,越觉得领导力的核心来源就是保持长远的信念、坚持客观认知来对待问题解决问题。小平时代提的实事求是真是几代人的精神财富。 

    ● 一直坚持做正确的事有多难?首先认知层面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就不容易、其次要想做到还能把握好路径和节奏更不容易、再次在做的过程中如何掌握听取意见和坚持大方向不动摇的平衡又是一道坎。没有人能面面俱到,能否坚持下去最重要的还是能不能带队伍打胜仗,团队凝聚力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帮助熬过那些艰难时刻熬到看见胜利。

    ● 人要想保证旺盛的创造力有三个要点:一是旺盛的好奇心、二是持续的高强度输入、三是逼自己系统化输出。阅读、旅行、谈话和写作这些只是输入输出的不同形式而已。

    ● 很多人说懂了、并不是真懂了, 知识的掌握核心不是在于阅读(更不是朋友圈阅读),在于消化过程,这个有三层境界:一是和实践相互映证纠偏,二是形成表达后在讨论过程中逻辑体系的完善,三是深入问题本质有了洞察之后在哲学层面的提炼。不经过这个过程,知识是肤浅的、在实践过程也无法达到灵活运用的境界。


友情链接
中国信息协会    国家统计局    涉外调查许可证办理    中国数据分析师官网    APRC    ESOMAR    GRBN    
 
CMRA微信公众号   CMRA微信号

关于协会 | 会员专区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21号北京一商集团大厦308室 电话:010-64087451

Copyright 2015-2024 www.cmr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息协会市场研究业分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38404号-4 京ICP备1803840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