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研究协会 会员登录 | 入会申请
  会议交流
会议交流
专题报道
行业活动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会议交流 > 专题报道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新常态——中国宏观经济解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新常态——中国宏观经济解析
发布时间:2016-11-08 11:52:26  访问量:1650
0

我用30分钟时间力求通俗的讲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什么现在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一个根本性的重点来解决中国经济问题呢?这是从中国经济的发展实际出发,中国经济发展走到现在遇到诸多困难,很重要的事是为什么我们遇到这些困难,原因是什么?中国经济发展面对的众多问题有一种解释是周期性,我们是周期性原因,我个人是不赞同,我觉得不是周期性,是结构性。这个结论应当是争论了几年,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了一个结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去年年底讲,他说我们现在所遇到的困难,有周期性原因,但是主要不是周期性,是结构性,我在这里我通俗的讲一下什么叫周期性,你就明白这句话意义在哪里?什么叫周期性呢?比如说现在再过两个月就到2017,就到元旦了,元旦很冷。你现在往下推,为什么元旦冷呢?说到根本,因为元旦是冬天,是冬季。那么春夏秋冬叫周期,所以冬天的冷是一个周期性的问题,我们对于这种周期性的冷怎么办呢?比如说到了冬季有空调也可以供热,假设什么都没有还有基本的一招,什么呢?就是挺,你挺到3月不就春天了吗?什么意思?我为什么不赞成把困难归纳成周期性呢?因为周期性的问题可以用挺、熬的办法。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经济也遇到过很多波动和困难,由于过去中国经济遇到的困难更多的是周期性,我们怎么过来的呢?坦承的讲,过去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我们基本上是靠挺过来的,是熬过来的,不是通过化解深层次的矛盾问题走过来的所以今天累积了这么多的矛盾和问题。

我们现在是结构性,结构性是什么意思呢?不能像过去那样挺的办法和熬的办法,必须要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办法。5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一篇文章,就是权威人士谈中国经济,这篇文章有这么一段话,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什么呢?“面对中国经济的困难,死挺硬熬是是过不去的”。我给大家说一个常识,各位看《人民日报》这么口语化的句子都是伟大人物讲的,一般人讲这个口语化的句子是上不了《人民日报》的。我也解释过什么是周期性,你们都比我年轻,我告诉你们你们两口子吵架都是周期性的,什么意思呢?周期性的问题千万不能较真,就挺,就熬,一挺一熬就过去了,你还得做一个准备就是还有一个周期。

现在我们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我们讲什么呢?主要是三大供给,第一是人的供给,第二是要素的供给,第三是效率的供给。三大供给,我们为什么讲,因为你仔细分析我们都出了问题,第一,人的供给,中国经济过去二三十年高增长靠什么呢?相当程度上是靠人,我们有人,好几亿人,年轻人不怕苦,不怕累,过去是几亿青年人青春和汗水支撑中国经济高增长,到了现在各位都清楚,人口红利消失了,你看我们人口统计,我们80后生了多少孩子呢?中国人一共生了2亿2800万,1983年实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到了90后就降到1亿7400万,00后一共才生了1亿2600万,00后孩子的数量比80后少一个亿,你说小事吗?年轻人的数量急剧下降。有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就是劳动年龄人口,什么叫劳动年龄人口呢?就是16岁-59岁,就是劳动力,我们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由于年轻人的数量急剧下降,我们大前年减少244万,前年减少371万,去年减少的数更可怕,487万,你把三年加在一起算加法,我们这三年中国的劳动力的大数减少1000万,反映到经济上什么问题呢?就是现在我们劳动力成本急剧上涨。全国农民工平均工资,2010年一个月是1690元,前年是2864元,去年是3072元。当然我们经济工作的目的是改善民生,增加城乡人民收入,但是收入是由于劳动力素质提高,进而劳动生产力提高创造的财富增加是良性的,如果是人口红利消失导致的成本上涨,就直接形成企业的压力。所以我们现在办企业难在哪儿?你说实体经济,你往外看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出厂价格的PPI一个月比一个月往下掉,往里看,各项成本,特别是劳动力成本急剧上涨。

现在讲经济下行的压力,我是讲,其实最严峻的领域应该是进出口贸易,进出口贸易比如说讲去年,去年我是参与政府总理报告的起草工作,我坦承的说,去年起草修改阶段,当时定201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目标是6%,我个人坦承的讲,我当时讨论说6%是不是低了一些?为什么呢?因为中国过去的进出口特别是出口,都是20%、30%增长,现在就是有困难,再大,6%是不是低了一些?当时起草组当时多数也是这个意见。总理讲困难还是比较大,还是按照6%吧,就把201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目标定到6%。大家知不知道,上了人大以后,人大通过以后就要执行,结果到今年3月份一考核,中国进出口贸易什么局面呢?目标是增长6%,实际是7%,但是这个7%前面有一个负号,目标是6%,结果是-7%,为什么呢?当然有外部原因,有很多理由,但是我觉得还是自身的原因更多。什么原因呢?分析进出口结构,我们高新技术出口还是不错的,什么压力最大呢?就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产品,纺织、服装、箱包、玩具、家具、鞋、塑料制品,这是中国的七大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大家知道这七大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过去给中国经济,给中国的出口立下汗马功劳,但是现在七大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惨烈局面,大前年增长率保持是22.2%,前年就掉到了0.2%,去年全线是负的,说到根本上就是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廉价优势不再存在,根本上讲叫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了。

我们现在把目光往外看,看越南、柬埔寨,这些国家干什么呢这两年我去了菲律宾和柬埔寨,到那儿一看都看明白了,这些人都在学中国,走我们原来的老路,就是用廉价劳动力招商引资,生产低产品商品,全都这么干。我们广东就是这样走过来的,现在这些国家走我们走过的路,跟我们现在比,人家有优势了,人家劳动力便宜,越南一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就相当于中国工人一个月的工资1/2。我今年到广西,调研当中,广西是甘蔗的主产区,砍甘蔗很累,你要请人要一天人民币200,请不起了。现在在广西谁来砍甘蔗来了?越南人。当然理论上属于非法黑工,但是便宜,越南人砍一天才70块钱。我到柬埔寨,柬埔寨一个工人一个月工资就是100美元,就是600多块钱人民币,我们上哪儿请人干一个月。今年我去赣州,赣州有一家制鞋厂,非常大,现在这个厂都搬到非洲埃塞俄比亚去了,那里的人工是一个月人民币300,这个厂在江西赣州3000块钱还请不到人,这种状况告诉我们什么呢?就是经济下行你不要发牢骚,要看到下行后面告诉我们什么呢?过去那种依靠廉价劳动力,生产低价格的商品的模式不可持续,你一定要看到这一点,我们人口红利消失了。

五中全会决定放开生第二个孩子,大家都不愿意生了也生不起了,现在农民第一个孩子是男孩,第二个也不生了,北京请一个月嫂都上万。就算大家都生,理论数据是这么算的,从一个婴幼儿成长为劳动力,理论数据是16年,这类企业还能够挺16年吗?这显然是一个问题,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我们这面是年轻人数量减少,另外是老龄化迅速推进。什么叫老龄化?一个是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0%,65岁以上的占7%,我们现在都过了这个线了,当然这是好事儿,说明我们经济发展了,国民体制有了健康的进步,中国人均寿命是76岁,“十三五”规划当中还有一条,这五年要使全中国人民的寿命增加一岁,这是好事。但是老龄化会对整个经济带来全方位的影响和撞击。

比如说日本国家,想当年日本经济何等疯狂,用15年时间从一个战败国成为世界第二,但是现在日本持续低迷,持续的零增长、负增长,什么原因呢?前年我到日本大学参加一个讨论,讨论的时候听日本专家讲得挺好,日本专家讲为什么日本持续低迷、零增长、负增长,你去商场看一看就明白了,销售老年人尿布的数量超过了婴幼儿的尿布数量。在日本我们都遇到同样的事儿,在日本饭店服务人员都是老年人,我一看比我的岁数还大呢,在日本要坐个出租车,哪一个日本人开车的都是老爷子,日本出租车最高年龄的驾驶员92岁。我在日本吃饭,酒店跟我们国内几个人说,咱们在国内吃饭动不动还跟人家说,小姐你给我加点茶,日本的服务员都是老奶奶,所以老龄化和我们人口结构是一个大问题。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什么呢?就是让人口数量红利的消失从供给的角度变成人口质量的红利,就是由数量红利消失这是过不去的,不可能挽救过来了,只能把数量红利的消失让人口的质量红利取代它,在供给上提高人口质量,为什么现在强调工匠精神,就是要着力的提高整个人口的质量。中国经济总理再三强调,我们由中低端走上中高端,关键你得有中高端的人,人都是中低端,你能干出中高端的事儿吗?所以显然人的供给上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问题。

第二,整个要素的供给过去中国经济更多的靠大量资本的投入、资源投入,大量的资本投入,我们就遇到了产能过剩,现在钢铁12亿吨的生产能力,4亿吨是闲置的,这种状况,显然是产能过剩,说到根本上还是我们过去那种过度的去依赖投资拉动经济所造成的问题,因为投资有两重性,你投入的时候产生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一旦完成之后就形成大量的生产能力,生产能力形成以后,消费没有上来,产能过剩是绕不过去的,过不了这一关。这是我们过去增长方式造成的。

还有一个更多的大量依赖资源,我们自身的资源已经支撑不了我们经济增长,我们大量进口,进口也不行,我们从高能耗、高污耗,紧接着就是高污染,我们雾霾的状况,这种状况必须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第三就是效率的供给,吴敬琏老师提这个效率的供给的时候,我提一个建议,我建议把这个再分解一下,分解成创新的供给就是技术进步,更重要的就是要分离出制度供给,这个制度供给很重要。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1978年,当时是吃不饱肚子,怎么解决吃不饱肚子的问题呢?因为我们不是需求上想办法,不是加大粮票的力度,发证限量,让大家勒紧裤腰带,我们不是需求上下工夫,解决1978年吃不饱肚子,我们在供给方面下工夫,供给方面什么招法呢?就是解散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农民跟土地直接结合,这叫制度供给,也叫改革,所以改革是属于制度供给。所以1978年我们一个农村改革,还是那些人,还是那些地,粮票被消灭了,大家就吃饱了,这个有人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点陌生,其实我们中国的改革是从供给侧改革开始的,就是解散人民公社,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刚才刘司长讲,说我们今后统计工作按照中央精神要加大政府购买的力度,这个就是供给改革,你可以通过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这样你就可以使我们全社会调查企业,调查公司,让他们能有一个宽广的市场空间,这样就能够形成充满生机的局面,包括诸多的问题,数据质量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就是通过改革,供给侧改革。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供给侧改革是解决中国经济深层次问题的根本途径,我们必须锲而不舍,扎实推进下去。

我们一方面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另外一方面也不能偏废需求,我们还是要让供给需求能够双侧发力,这样我们把稳增长和调结构紧密的结合起来,使中国经济走在一个平稳状况,这种平稳给我们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一个前提和条件,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各位!


友情链接
中国信息协会    国家统计局    涉外调查许可证办理    中国数据分析师官网    APRC    ESOMAR    GRBN    
 
CMRA微信公众号   CMRA微信号

关于协会 | 会员专区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21号北京一商集团大厦308室 电话:010-64087451

Copyright 2015-2024 www.cmr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息协会市场研究业分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38404号-4 京ICP备1803840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