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梁总不是因为他做了惊天伟地的企业,仅仅是源于他只愿做300万的决心。游泳和书是梁总最大的爱好,可以从中释放压力,寻找做事的激情。浓缩的都是精华,无论是企业还是为人,走近梁总,你一定不虚此行。
舍金融,从调查
梁世盛:我是佛山大学毕业的,学的是金融财务,刚毕业的时候在佛山本土的一家投资银行,刚好那会99年、2000年的时候,广州佛山地区都有很多国有企业,也经营得不好,有很多不良资产,必须通过一些中介机构,类似于投资银行,要帮它做债转股,剥离不良资产,在我印象中,那时很多企业特别是陶瓷企业应收账款特别多,印象中有家陶瓷集团有一个办公室叫做追债办公室,专门负责追债,是我印象挺深的,就说明国企有很多东西要拿出来经营,它那块可能之前做投资银行就是剥离不良的资产,拿一些优秀的资产拿来培育上市,在创业板上市,在那一块大概做了三四个月吧,然后我们公司觉得市场调查也挺有发展潜力的,所以就在中山、广州、佛山、深圳,四个地方收购合并成立分公司,然后我就去深圳做这一块。后来总公司觉得市场调查这块收款比较慢,而且各个环节特别多,所以就做不到一年就解散了,我当时也没想过要继续做这个调查,也想转回做金融,但是之前服务的一些客户说你做吧,他说可以打现金给我们做,做了几个月以后就成立了自己做的这个公司,所以一直做到现在。
只做三百万
梁世盛:刚开始的时候,我记得第一年我们做了50万。全部纯执行的,第二年我们大概做到了120万,然后第二年的年底到第三年,第四年,我们做了大概一年多的一个研究,那时候好像做了将近三百万的研究,主要是做本土的一些公司,有一些积累,再往后我们从04年开始我们接近280、320这样子,平均来说就差不多三百万。
虽然公司的目的是为了盈利,做市场研究这个行业跟别的行业不一样,不同于贸易,还有一些生产企业,胆量多大市场就有多大,一个业务员可以跟很多单,我们是一个智力的行业,你必须要把东西做好,有一半是智力的,有一半是服务的,你做不好的话肯定没得做,而且从要做好,要做久的角度来说,我觉得三百万可能就差不多,就深圳这个市场来说,,因为毕竟现在整个市调这个行业的执行环境不是很好,从环境这块我们其实可以从咱们的从业人员还有被访者这块来看,首先讲被访者这块,就是社会公众,他对我们这个行业不是很认同,很多人不知道你这个行业是干嘛的,你做个陌生拜访,问他们知道什么叫市场调查吗?市场调查是不是调查那些离婚案,什么案,私家侦探这些,他们都不懂,而且我们这个行业也没有很多公司出来宣传过,特别在深圳这个地方,就目前来说,
首先第一个方面就是这个环境比较恶化,拒访率很高,陌生之间打交道很难,所以你只能完成这个量,其实要完成更多的量你可以加多点人手,但是在深圳来说访问资源不是一下子就补充完整的,像我们公司就会有一部分类似于全职的,但是我们全职的没有叫他固定,只不过他在我们公司做了基本上很大量的项目,基本上他每个月在我们公司的劳务费都有四五千那种,他根本就没有时间再去别的公司工作了,他也比较愿意跟我们做,因为我们在各方面的保障比较好,比如说比较准时发劳务费,还有劳务的价格,单样本的价格也是蛮高的,因为他们在深圳生存成本也很高。又讲到对我们公司来说,首先一点就是刚才讲的整个环境,社会公众对我们这个行业不是很理解,所以你做起来的话,拒访率很高,所以你的总体效率就比较低。
另外,就访问资源这一块,你不能很快的补充,因为学生访问员是没有多少,而且那些大学都是离深圳市区比较远,他一般过来坐地铁也好,坐公交也好,也会在六块左右的一个交通费,学生相对来说如果第一次,第二次技巧还没有掌握很好的话,他访问的效率也很低的,如果入户他可能一天也做不了一份,入户做不了一份的话,他们就有成本压力,对他们来说压力也很大,所以学生访问员找的也比较少,只能是做街访,别的根本就没办法,所以现在就有两块,一个就是当地的整个社会环境,另外一块我们做访问是通过访问员来做,访问员来的队伍,你不能迅速去补充,你只能是逐渐去补充。
第三,财务的角度来说,像我们目前每个结算期的未收帐款,就做完项目没收的,基本上会在120-150万之间。我们一般是做完项目一个月以上就算是未收的,超过2个月以上,如果我们有那么多未收的话,基本上我们会垫出去一百万左右,你一百万的项目,可能我们实际上支出会在60%左右,70%左右,垫款是一个,另一个我们可能做得比较久了,垫款还是问题不大的,都能垫得起。但是这个如果再往上走的话,垫款更厉害,如果按照一个比较公平的市场计算方法来算的话,你如果要垫一百万,你也会有财务成本,如果我们不要拿银行的利息来算,要拿一般的利息来算,那也是成本,所以不能做太大,另外对我们来说,根据我们现在的人员还有办公成本,整个管理成本加起来的话,我们基本上每年能做到160万,可能盈亏平衡点就平了,而且如果是三百万的话,还有140万,那就是除掉劳务费的成本,那个可能会相对好一些,你如果做到四百万,那这一百万,你要重新组合这个团队来做这个事情,重新组合团队,比之前三百万的团队的成本会更高一点,你加了人手,管理成本也上去了,别的成本也会再增加,这是从整个访问的环境到访问资源,还有财务这三块来看的。
第四,管理,管理可能比较偏向于质量方面,像我们来说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我们公司每一个项目我都知道,而且都知道它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大概流程我都比较清楚,因为我们底下会分部门,可能会分组来做,但是如果说你项目再增加的话,可能就看不过来了,出错的计会就多了,因为在深圳这个地方做执行不是那么容易。
就全国来说,我不知道别的同行代理怎么样,但是如果说做到三百万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肯定要一段时间的积累,包括你一两年的储备,恰恰在我们深圳又是比较难进行的地方,所以我觉得做到三百万还算是目前达到的一个目标。主要的目的是保证质量,要把事情做好。
另外三百万也是应该会在前三名,如果说你不断膨胀的话,肯定会把一些小公司挤掉,如果说在一个城市,如果才几家公司发展也不是有利的。
项目流程
梁世盛:我们任何一个项目来了以后,例如同时来了五个项目,我们就根据这个项目的难易度,还有以前合作的经验,把它适当分到每个督导身上,分了之后我们这个组的负责人,可能是我们部门经理或者经理,他就会找这个项目的督导,还有要开项目的计划会,可能我们会很短,就十几分钟的,但是这个必须要做的,这个项目来了,是关于什么产品,我们也有很多表格,第一步要准备的表格是哪一些,哪些该准备好,再谈谈这个项目的一个计划,打算怎么做,你打算找几个访问员,你打算买礼物买什么样的,要多少钱的礼物,什么时候培训,什么时候做小结,根据这个项目的内容,例如说我要做一个饮料的,那做项目研究目的是什么样的,是倾向于广告研究,还是消费行为的研究都要讲,就是关于什么东西,然后你打算怎么做,你的第一批问卷大概什么时候回收,什么时候安排做QC,都要有个流程,如果说碰到这种配额比较难,我们应该怎么来做,通常如果碰到配额跟当地有点出入的地方我们要收集,你要找喝这个饮料的人其实在深圳,就是卖的地方很少,可能只有一些,就只有三四家小超市来卖的,我们按照正常的实际抽样做分布的研究的话可能抽不到,按照我们的处理方法一般来说,知道一个事情就会写一个邮件给客户,可能有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先做,按照实际去做,做到一段时间再反馈回来,而且我们所有的项目上的反馈,都要求督导一定要以邮件的形式跟客户沟通。如果说我这个问题延伸,他是要我们做20个样本,现在他更改了变成30,我们都要求要跟对方客户发邮件来确认。大家责任分得比较清楚,最重要一点我希望我们督导是一个全才,不但会做入户,还会做CLT,也会做流动街访,甚至座谈会他也会做。知道怎么去联络,怎么去安排,入户的步骤,比如说我就会做CLT,然后我问了你抽样应该怎么抽,我们经常会有这样一个培训,举个例子,我们现在要做两百个样本,我们现在是按照地块来抽样的,我就给一张地图给你,你们告诉我应该怎么操作,我们督导起码说我们先分区,这个区里面是有60块,但是我要在这个区按照人口的比例,这个区要做50个样本,那应该用这个样本量要抽多少块,要在每一块里面平均做多少份,起码有这个套路思想,所以整个流程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在管理方面是比较谨慎一点,所以也造成了我们,如果新的业务量进来以后,我们需要用多的人手才能消化掉,因为刚才讲到最主要的事情计划,如果你很多事情计划好了,你成功必然性强一点,成功是必然的,如果你没准备好,没计划好,成功是偶然的,你成功可能就是侥幸成功而已,所以在前期的准备是比较重要的,是这样子。
另外一个督导在执行个案中如果碰到问题,做组长或者这个部门经理都要找他来聊,出什么问题,碰到什么难题,要再做个协调,统一跟客户反馈,当然我们这个项目执行完了,无论它出不出什么问题,我们都要做个小结会,这个项目怎么做,这个项目如果给你重来的话,你觉得哪个地方可以再注意一点,下次类似的我们可以避免。不断的总结经验。相对来说现在的督导都比较年轻,都是80后吧,所以相对来说,如果我们没有给他一些很仔细的一些步骤,他可能觉得我不管,我反正把项目做完,其实这个也是对的,如果我们也有一些督导是这种要求,我们不用做那么多步骤,我们把事情做好就行了,那行,你如果有一点问题的话你就要按照这个步骤去做,所以这样我们在整个过程是相对来说比较烦琐,而且当项目一开的话,我们每天都要有一个进度,每天都有一个把握,相对来说深圳这个地方,相对比较忙,所以就尽可能按照目前这种状况才能做这样子的事情,而且按照我感觉上如果说在深圳能够把这三百万消化掉也是不容易的。
人才的流失
梁世盛: 目前为止在我们这边自己出去开公司的基本上没有,流失掉的督导都是要回家结婚那些,异地的,如果他真的是想自己开公司,无非他就是一个待遇的问题,如果是待遇问题我就可以跟他谈,如果他针对这个做项目的角度来说,我觉得还好谈,就是你一个月做了几个项目,我直接可以把合同金额拿出来都可以,你做几个项目成本是多少,公司的管理成本开销多少,赚多少,公司在你里面分成了多少利润,都可以这样子,如果是他要求太高,我觉得应该会跟他分阶段,如果他能上升到管理的话,那也更好算,你带这个队,你底下那么多人,他做了很多项目,我到年底都可以做一个总提成,比如说你带一个队一年做了一百万,我们总提成可能2%,3%,我可以奖励两万、三万给你,如果你自己去做的话,肯定也好,但是首先一点,现在一个回款期比较慢。倒不如你在这做,如果你手上还有别的客户资源,你可以拉过来,我们同样也可以给到一些业务的提成也可以,我觉得我们的想法是这样子,也朝这个目标去做,如果他要做别的行业就无可厚非了,如果还是做这个行业的话,我觉得把他团结起来会更好。如果他分出去肯定会从差不多一个个人代理这种方向发展的话,也会整个环境造成一个不好的影响,就是这样的。
QQ报到
梁世盛:我们公司一般早上是用QQ报到的,我是可以允许我们所有督导用QQ,但是我会告诉他,做事要自觉点,如果你在审卷等不好做事情很烦的时候,你可以抽半个小时来网聊一下,放松一下,反正是以项目为主导,把事情做好就行,因为你确实审件卷审得很烦,不可能还能审下去,你干脆出去走走,你听个歌可以,然后回来后工作效率更高了,如果你是定性督导,你就通过QQ联系,我就看不到,当然我是以相信你的程度来做这个事情,假如说你真的是给我或者你的主管看到你是做自己的事情的话,或者做一些跟工作无关的事情,这就不得了了。起码我信任你,你在骗我,那起码我们就没有一个互相信任的平台。我就觉得我不会当你是我一个长期的员工我觉得我会对你打问号。另外用QQ一个好处,他早上来报到,下班也要说我下班了,明天有什么安排也讲一下。我们有QQ群,早上报到后,在10分钟以内要打出来他们今天的一个计划、安排,例如今天我要去做街访,我要做培训,都简单写一写,如果他有三个项目分三个写,什么项目做什么,因为我觉得有时候,以前的话我经常做他们秘书,你这个东西要这样做,那个东西那样做,我现在反过来你告诉我你有什么打算,你有什么困难,你怎么样的,因为十几个人虽然不多,但是安排起来还是有点麻烦,所以干脆你明天要做什么你要有个大概的安排、计划。
他有计划说我今天要把两百份问卷审完怎么样的话,如果他这样写的话,我就能知道他做什么了。
有时候我们私底下讲东西的话,不是对面讲话都是用QQ,虽然是同一个办公室,我在房间,他在外面,也用QQ讲一下,就私聊。假如说我在讲电话不方便的时候,他就可以直接留言,或者他要别的督导帮他做什么,他就直接留言,所以我们督导一上班两件事、报到、写计划、看邮件,我们的邮箱是统一的,我们所有的项目的资料都是放一个服务器里面,任何人都可以进去,共享的,不会分开的,如果做完了项目,我们就去存档,放另外一个地方,别人要用,就拿这个移动硬盘插上去就可以用了,就这样子。
另外一个我用QQ主要一个目的就是想知道他们一个去向,什么时候来的,什么时候走的,另外你有什么计划,完成什么样,还有你有什么比较好的东西都可以写下来发到群上来分享。
我现在比较注重培训他们一些书面表达能力,我们叫他跟客户沟通一定是书面的,发邮件的,不能讲,讲有时候不清楚,一定要写,多写一些计划,多总结,多写一些小结。
目前,来几个项目,我就直接安排给我们组长,主管、部门经理,他就会把这个项目安排下去,督导就直接面对客户的督导,他就相互怎么沟通。实际上80后相对而言语言组织能力会比70后差一些,而且比较被动,所以我通常每次开会我都会跟他们说,我们比他们大一点,所以我觉得我自己在身上的优势我也希望多讲,最早一些培训,统一培训的时候,我们通常做很多事情,无论你做很大的生意也好,做很好的飞机、大炮也好,金融也好,处理事情都一样的方法,我说的是处理事情的方法,我以前也听别的老师讲过,很简单,我们把事情分级,是紧急的,必须解决的,不是很紧急,可以放后解决的,就分级,分级以后你就知道这个比起来,我先解决哪个。
我经常跟他们灌输,我们做项目就跟打仗一样,打仗需要很多东西,有很多配备,补给什么东西,谁打先锋,谁中锋,碰到这个问题我们又怎么解决,所以我们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又分级,分级之后又按照你的经验来解决,另外一点,在所有你要处理所有事情之前,如果有人跟你一起来合作的话,你先安排别人,再来安排自己,他们通常把自己的事情做完,别人等着,特别是找兼职,本来找兼职,你叫他帮忙统配额什么的,我要翻翻他们有没有圈错,你完全可以先安排他来统,他里面有圈错的话,你就帮我记,纠正,他不懂的话,他问你,因为你一天最多用8个小时,10个小时,加班12个小时,如果八个小时处理完十个小时的东西,你可以早点下班,我们经常下班的时间没有限定,比如说我明天要培训,我今天把事情准备好了,我明天要一早来,我可以提前走,只要说清楚就可以了。他们有一个自己的主管把关的,如果你是因为明天的培训要提前走或者怎么样的,可以谅解,但是如果我们发现你为了一些别的原因偷着走,偷懒,我觉得我们对你怀疑,起码你工作要开心,生活要开心,如果你来以后,当着这个是自己的事情,我要把它先做好,我才能拿到这个待遇,我觉得这个会比较良性循环,因为真的要管他,我要找个人来看他,这个不是自我调节的管理,是一个监控的管理。
员工管理
梁世盛:我们试用期最快是一个月,试用一个月的后就确定是否可以留你,待遇就用不同的级别来划分,然后我们新的督导是这样子的,他先试用期过了一个月,觉得他有这个可能做的话,就有督导带着他做,这个督导带着他做可能会有两个月免分享项目提成期,但是到了第三个月新督导就必须要会懂,起码每种项目流程都知道怎样操作,第四个月开始的话,我们会找资深的督导和新的督导合在一起来做项目,他会有这样一个比例,例如说是6:4的,资深督导占60%,新的督导40%的,但是我就希望这个新的督导做的事情应该是占60%的,因为他要多做,才能弥补他的经验不足,我们基本上这样做,感觉上这样也是比较好的。
我们主要是按照有能力就拿得高,有基本工资,然后再加这个提成,我们提成就是当月发,你做三个项目,我们这个账很好算,我们会把各种类型项目折算成入户类型,每个入户样本提成2元,如果一个月做了500份入户,提成就有1000元了。
按照我们现在的提成方式的话,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当月提的,第二个是年底提的,除了年底双薪以外,例如这个督导一年做了折算成5000份入户,那他的年底的提成是每份1元左右。
全能型督导
梁世盛:我们督导通常是分两级,高级督导跟督导,每一级里面分两小级,两小级之间一般用一个月到三个月来考核,高级督导,他应该是一个全能的,做项目时会懂得计划,流程很清楚。对我们来说督导能做项目是第一个阶段,更加希望他能懂管理。督导只要是大专以上学历、专业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我觉得这个人做督导应该要求是一个完人,完整的人,因为我们做督导其实是一个夹心饼,你面对的是客户,底下还有访问员在夹你,所以你要懂得相对来说跟访问员怎么沟通,然后又懂得怎么跟客户沟通,要客户理解你在当地的一些情况,然后知道你是怎么努力在做,然后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做这个事情,我觉得这个很重要。
不以督导的行业经验分组
梁世盛:我们以前针对公司他是什么公司分组的,按照客户公司来分组,也想这样分。但是目前来说还是倾向培养督导懂得做各种类型,另外一个他侧重于做某种产品的项目,例如说他以前做汽车比较多的话,只要他手上不忙的情况下都会安排他做汽车,有侧重点,针对督导来安排。不管客户要不要求,假如说我们督导他没有做过汽车的,另外一个经常做汽车的督导刚好手上比较满,我们都会叫以前做汽车比较多的来带他,起码每天都会跟他沟通,你现在做怎么样,起码在前面准备工作叫这个督导,如果这个督导从来没做过汽车,首先应该对车的品牌有要求,对车的分类有要求,分高级、中级、低级,通过什么来分的,价格是一方面,排量是一方面,轴距也是一个方面,起码他懂,另外一个最起码一点,定量也好,定性也好,他一定懂品牌,这个品牌是外资的,还是进口的,还是合资的,很简单一个,北京有些公司就是这样,他做车给我们很多资料,就包括分什么类型、什么品牌,有这个考试资料,就可以直接给督导来做这个东西,而且如果一些访谈,他从来没做过汽车应该去看的,起码一点,如果这个督导没做过汽车的,他上下班回去我们都要他拿个本子,把一些车标记下来,起码这个车开过来,你一看知道它是什么车,大概什么时候出厂的,一定要有了解,如果连汽车基本信息都不知道的话就会很懵,做起来就容易出错。
员工的培训
梁世盛:讲到培训这块,我们会做一个统一的基础培训,是我来做,针对个别的话,我们每个项目基本上好像一个培训,带着新督导做项目,有什么不对的,也在这个项目里讲,因为这个东西里面细节太多了,太多细节的东西了。有时候有些研究公司要求我们督导去培训,我们也积极去参加。我们这边每年的话,如果有可能的话都会组织一些旅游,因为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朋友是做旅游,他们有些拓展的基地,我们会开过去那边也做一些培训,也主要为了增加他们的凝聚力这些,但是这个也要慢慢去发展,毕竟我们是小公司。
行业比例
梁世盛:比例这块都差不多,因为是这样,一般比较大的公司我们都有做他们的执行业务。因为现在比较大的研究公司都会同时给几家代理公司来做的,但是这几年做得比较多的可能快消品是一块,汽车也是一块,然后房地产也是一块,跟房地产相关的一些建材也是一块,然后渠道的话就是针对商圈、超市那些都有。
全职访问员=高质量?
梁世盛:我觉得这个不能是一概而论,因为要看实际情况,就中国综合来说,全职访问员做的质量要好,但是全职访问员毕竟在目前来说这个比例较少,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发展的方向,全职访问员最起码他可以省掉一些管理成本,我就不用担心这个访问员有没有认真去做,有没有作弊,因为他是全职的,他做不到就做不到,做到了就做到了,做不到什么原因,到时候我们再跟客户沟通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不会出现那种因为做不到而作弊那种,我觉得这个可能全职访问员也是把这个行业良性循环的一个关键点,可能也会这样子。
但是全职访问员这个真的要慢慢去寻找,还是要做一些比较详细的计划,因为全职访问员你不能找太好的访问员。如果是一流的访问员,他一般情况下他一个月可能赚六七千。肯定不可能当你全职,你也养不起,所以全职访问员必须从自己慢慢培养,所以这个也是要有详细计划的,而且我们现在全职访问员也没有固定给他多少底薪,主要是他在我们公司拿的工资是比较多的,我们所有项目都会找他做,他根本没有时间找别的地方做,而且他也想在我们这边。就是比较软性的,没有硬性的你一定怎么怎么样。相对比那些游离的、做很多公司的访问员质量上要好得多。
执行公司发展趋势也可能是联合上市
梁世盛:因为投资我还是有点熟的,这个行业上市可能性不是很大。首先一点,就风险投资资金的话,就投资这块,可能这个行业盈利的模式,没有给被人看好的。如果像我们这种地方性的公司,如果要做大要上市肯定会联合别的公司一起,统一品牌、统一标准、承接国内外大部分的执行业务、把执行业务做强,如果要联盟或上市,我觉得上市比较好的模式,关键点在于这个股份的分配,可能各地私营公司层持股会比较好一点,管理层也行,或者中坚的技术力量持股也都是比较好的,因为毕竟你上市目标是融资,融资还是拿来发展,如果没有关键人才、核心的人才,你发展也是不行。
对我本人来说,我觉得做这个行业虽然来说比较苦,但是我另外一点比较欣慰一点,就是说起码我每天在接触每个行业,而且我的一些经验也好,对这个市场的看法也好,还有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也好在不断的成长,在增加我的经验,增长各方面的知识。
像我们地方市场研究公司,如果要上市肯定是要联合上市。对深圳来说是比较特殊的市场,也是比较重要的市场,因为从它GDP来说,肯定每年都排前三名,所以它的市场容量、还有消费量很大的,关键就是说可能因为我们执行力度不够这些,就造成一些研究公司客户不愿意去选深圳作为执行点,其实我觉得深圳这个地方可以成为任何产品或者任何概念的一个首发地,任何概念、任何产品拿来深圳当试销。因为深圳本来它是多元文化,每个地方的人都汇集在这里,所以它各方表现很强,我觉得在深圳做这个行业有一个好处,首先它是信息量比较大一个城市,而且它跟香港比较近,而且它也是南方一个城市,它跟广州都是很不一样的地方,所以我觉得如果以后这个行业发展大了的话,深圳必是选的一个点,如果别人要在中国把这个行业做大,必须要选深圳一个点,不是说第一阶段,第二阶段肯定会选择深圳,我觉得对我来说还是比较有希望,如果它选的话,我们历史比较悠久, 执行项目比较多,如果要选择执行代理,我觉得我们希望还是比较大的,就是这样的。所以深圳这个城市对任何行业,特别是我们市调行业,战略位置还是比较重要的。
会开分公司吗?
梁世盛:这个肯定会考虑,要看公司实际情况,我们2000年才开始做执行的,属于比较晚进入这个行业的了,市场已经抢满了,我们再做这个事情可能付出的成本很大,现在每个城市,基本上不要说接近饱和,也有一个比较大的量,再插进去的话,不是很简单,插进任何一个市场,做任何一个行业,要不就分蛋糕,要不就做蛋糕,现在我们做蛋糕可能不大,只能分蛋糕,分蛋糕我们又没有别人那么有能力,而且起码来说我们在各方面的实力还不是太强的时候,我们这样做还比较冒险,而且我觉得我这样做无非就是想把自己规模做大,如果联合在一起更好,而且我觉得在深圳对我来说可能比较熟,你主动出击要看好时机,没有时机的话出击失败的机会比较多。
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梁世盛:在深圳的市调公司比较多,如果是站在执行层面来说,我觉得我们的量应该是前三名的,以前我能数出谁是第二,现在我数不出,我从04年开始肯定是前三,如果说我们优势,我觉得我们还是公司文化比较好,是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就是我们起码对事对人要真诚对待,起码“精”是对一些技术的要求,你一定要能把事情做精、做专业,“诚的”话,可能对人要诚,可能就是这两点,另外一个就是我们也很早,在04年开始我们不断培养人才,我们希望我们督导能立起来,我觉得我来做实际项目肯定没有问题,但是我可能做不了很多实际项目,我也不可能天天去做项目,只能是底下很多人跟我一样,都很会做项目,才会想办法解决问题,可能就会成为我们长期的竞争力,就是人才。
好的督导,充足的访问资源,再加上一个不太差的制度,我觉得能够把这个公司经营得很好。
协会的希望
梁世盛:协会在回款期这块做出了一个比较大的贡献,也促进这个行业的良性的发展,如果我们稍微联合一些一线比较大的研究公司,统一在一些媒体做一些有效的宣传,把这个环境做得起码让别人知道,让社会公众知道咱们有这个市场调查行业,它是怎么样一个行业,而且在一些比较大的行业又有哪些公司,他们公司地址在哪些,联系电话、网址。让他们知道这个行业有哪些品牌公司,而且知道真的有这个行业,他们不会觉得调查是私人侦探。因为统计局每年都会做很多经济调查的东西,如果说我们有一些相关的资料跟在一起,因为统计局每年都去我们公司问两遍东西,营业额,你有多少人这些,不知道别的地方是怎么样,我觉得如果通过稍微官方的渠道去宣传一下这个东西可能更好一些。
对于一些研究技术或研究知识话,我们也希望能学些,希望能在某些大的地方性城市会开设这样一些学习班,或者晚上上课,我们都可以组织一些有经验的督导或主管去学习,如果每个城市都这样话,对行业来说是比较大的促进,如果说我们做督导都有研究员的思想,做研究员有督导的经验,我们这个行业肯定会比较健康,如果两个都脱节的话,要不就不切合实际,不知道为什么要做,目的不强,对督导来说不知道执行项目研究目的,也不知道如何来控制数据质量,结果就造成两边脱节。
梁世盛简历:
深圳思创盛世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公司创始人;
毕业于广东佛山大学金融专业,营销师。
2000年投身市场调查行业,这8年期间组织并统筹过定性项目近200个,定量项目近500个,对市场研究实地操作以及公司运营有独到见解和丰富的经验。
采访撰文:刘向清 邱丹
原话录音整理:摩瑞市场研究公司
本文根据被访者原话录音整理,观点与叙事与本站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