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研究协会 会员登录 | 入会申请
  人物专访
人物专访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专访 > 访原华南国际北京总经理华小荃--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访原华南国际北京总经理华小荃--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华小荃老师,是原华南国际北京公司总经理,CMRA协会创始人之一,长期担任CMRA副会长,现在为CMRA名誉会长。见证并参与了华南-华南国际的创建,从无到有,从傲视群雄到后来的合资、并购的全过程。她是市场研究行业的缔造者、见证者,更是行业发展的推动与引领者。她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师长,是员工爱戴的企业领袖,更是仗义执言、快人快语的“太阳花”。终于可以在她退休离开公司几年后的今天,采访到华小荃老师,这是我的荣幸,也弥补了长久以来心头的遗憾。说是采访,不如说是听一位前辈娓娓道来过往的经历。

“知世故而不世故,处江湖而远江湖;人情冷暖看透,赤子之心不丢;世事洞穿,确天真不泯。”此话,是对华老师最好的诠释。

(照片提供:华小荃)

一、学者吴敬琏对市场经济和改革关系的论断,促她开启“下海”之门

华小荃接触市场调查行业之前是北京广播学院国政系的老师。1990年华南在广州刚成立不久,其创始人陈小章、刘世庆等人来北京做项目,招聘师院经济学教研室的一些老师和研究生参与华南的一个抽样与复核的市调项目,华小荃参与其中,接受了陈小章一系列市场调研的培训,这是她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行业。

华老师调侃自己,从幼儿园到高中,从没跨出过海军大院的门,第一次去北京的胡同抽样,一下子就被惊着了。大杂院之户形复杂,按照“右手行走,每隔十户抽一户”原则,经常分不清是家门还是厨房门,做事认真的她,只要不清楚的,就一定重走来时路,确认到底是第九户还是第十户。几个项目做下来,不仅积累了大量心得,她也对这个新兴而陌生的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陈小章算是华小荃的伯乐,慧眼发掘了华老师的认真与执着。1992年华南市场研究有限公司逐渐发展壮大,筹划在北京创建分公司,陈小章专程飞往北京,秉烛夜谈,力邀华小荃参与其北京公司的创建。从高校教职转行经商对于华老师而言不是一个简单的决策问题,凭借家人对她的支持与信任,以及时任国务院发展中心吴敬琏等权威人士认为只有市场经济才是国家改革出路的论点,认为市场研究作为一轮新兴行业,必将前景光明。这些,最终推波助澜了华小荃老师“下海”,职业角色亦由一名大学教师变身创业者,完成她个人职业生涯唯一一次的转型。

二、华南国际的难得经历成就了多彩的似水年华

90年代初,国内市场研究业处于起步阶段,1990年4月成立的中国第一家私营市场研究机构华南(SCMR)像是日新月异的新生儿。1992年华小荃辞去教职,前往广州总部参加为期一年的系统培训,见习所有部门,熟悉所有的运作流程,为日后的北京公司的建立与发展,从一张白纸开始慢慢描绘,渐入佳境。

据华小荃回忆,在广州受训结束返回北京之前,陈小章与她进行过几次重要谈话,印象颇的一是股权问题,二是薪资待遇。陈小章告知股比:总公司占70%,作为北京分公司总经理的她个人需要入股30%,也就是3万的股金。这在90年代初,对于单纯教师背景的她来说,无疑是笔巨款。陈小章解释为何是这种股比及其含义,需要理解成这是一种公司与个人的捆绑形式,建立一种公正有效的决策机制,对于一个企业的未来发展意义深远。最终,华小荃以率先入股五千,余下股金从分红中逐年抵扣的形式加入华南,成为北京公司的创始人。谈到薪资待遇,华小荃笑谈令她印象深刻的一件趣事,“陈小章当时说了一个数,我没说话表示认可,陈马上问“你为什么不和我争?”我问“怎么争?”陈说“你可以拿住房呀、医疗呀,甚至拿寒暑假来跟我争呀”,说着他竟然一板一眼地教我如何和公司讨价还价,那个场景非常有趣。”据华老师后来说,即便如此,她也没争,不需要争。因为陈小章开出的月薪相当于彼时大学老师一年的年薪,她内心掂量着感觉大致公平,并无异议。重要的是,回去筹建北京公司,千头万绪,任重道远,是她心头最重要的事情。华南创业者一开始就采用了私营的企业制度,公司与私人股权有效结合,根据股比对公司经营的方方面面进行决策与处置,公平合理,效率非常之高。而且,华南领导者心胸开阔,对商业逻辑把握精准,待人公平真诚,这些都让华老师感觉进入一个新领域,能和这样一群人合作,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1、用“较真”的态度弥补经济“头脑”的欠缺

90年代初,作为“下海”经商的商人,华老师认为自身有着天然的缺陷,比如一是不会算账,二是不会推销,“当初下海,并不是为了挣钱,因为从小就没感觉到缺过钱,到老也没觉得需要多少钱”,“让我真正有兴趣的是和一群人一起,认真做一件事,把一件事从零做到一,再从一做到十,在做事过程中找到规律,防止漏洞,这才是我内心觉得津津有味的事情,看到客户满意,我工作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看似简单的“不会算账”“不会推销”放在华小荃身上似乎非常贴切地诠释了“大智若愚”的概念,在她看来,算账与推销,只是交易中的“术”,而一个公司正确的经营理念,稳定的项目质量,才是经营中的“王道”,两者断不在一个层面上。

对于当时快速成长的华南来说,挣钱不是首要问题,华南的创始人更在意寻找与价值观相同、做事投入认真的人合作,无疑,华小荃就是这个完全符合预期的人。

2、“幸运儿”与她的“无间”团队

访谈过程中华小荃老师多次说到自己是一个特别幸运的人,用她的话来说“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改革开放刚兴起,华南抢占了市场先机,上有开明公正的领导,下有聪明能干的同事,得到诸多客户的认可,就是各种的天时地利人和”。

因为“不会算账”,公司需要更为严格谨慎的财务制度,聘请专业的财务人员把关一些项目漏洞、预算控制与提高经营效率。在经营的过程中,华小荃学会了看财务报表,如果通过每月的财务数字,来评估调整看经营策略;通过每年公司内部的员工调查,找出公司管理的漏洞与改进的方向;因为“不懂推销”,重点招聘一些有着相关背景的优秀人才。对于自身成就之取得,华小荃归功于外部因素对她的帮助,这既是一种感恩的态度,也是她的智慧,这样的她必然成为“幸运儿”。在这个过程中,华小荃也一点一点地学习与成长。

谈到自己的幸运,华老师提到董事长刘世庆,厚德载物,开明豁达,是不可多得的好领导。华南国际CEO陈进先生,聪颖睿智,创新进取,他的思考与行动能力极强,培养出公司与行业最优秀的人才,在公司乃至业内,被称之为“师傅”。虽然师傅已逝,华老师说陈进教诲了她最多的东西,惺惺相惜,两人也因此成为挚友。香港总监Gilbert,专业精湛,爱护下属,培育并指导了一代又一代年轻的研究员,是师长型典范。能和他们共事20多年,华老师感觉三生有幸。

关于团队的组建,北京公司的主要团队成员都是由华小荃亲自面试而来,这也成就了华南北京公司团队的固有氛围——融洽、认真,人与人之间彼此信任与良好的合作。华老师回忆一些有趣的面试,95年王莹由上海华南总经理阮宇翔直接介绍过来,那时的王莹还带着“婴儿肥”,一个上海人,错把“石景山”当“景山”嫁到北京,但对这个行业却有着非凡的热情与执着,她的执行力与管理能力,从当初的交谈中已初露端倪。陈艾文的面试,也很有趣。他自北美归来,有着挺牛的背景,当时也有一些其他选择,通常这样的人开始就会端着,然而华小荃在面试他的时候,没有套路的繁文缛节,直接和他聊了起来,海阔天空,开诚布公,“也许正是这样一种开放的姿态,让艾文最终决定留了下来”,说到这里华小荃笑的特别开心。公司里大家对她的称呼一直是“华老师”,而不是“华总”,这不仅与她前期职业背景有关,而且与她身上有着更多的“知识圈”而非“商人圈”的气质正相关。华小荃认为自己是一个特别感性的人,她不用任何技术与手段来团建,公司团队内大家从共事到共情,就是一个信任产生的过程,是凝聚力形成的过程,团队中价值、追求无法认同、磨合不良的员工会自然而然地剥离公司,剩下的就是一群志同道合,可以一起相伴走很远好同事、好朋友。

3、从本土华南到华南国际的初心

市场研究行业本身就是一个舶来品,90年代中期,就整体国内市场研究行业来说,无论是技术资源还是人才资源都非常稀缺,这是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华南的迅速成长,每年的利润翻着番的增长,但是华南自身也面临着公司管理、竞争对手入场、技术演变、人才瓶颈、客户需求升级等问题。站在华南创始人的角度来说,这些问题若仅靠自身的力量来解决,无疑会拖慢华南未来的发展速度。

1997年9月1日,华南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华南/SCMR)与国际市场研究集团RI(Research International Group)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投资组建了一间中外合资企业,华南和RI分别占51%和49%的股权,起名为广州华南国际市场研究有限公司(RI China),原华南公司的原班人马和业务全数移入了这个合资企业。在当时的行业环境和华南自身发展语境下,合资有两方面的优势可言:一方面,同期国外的同行有着更为先进的技术以及管理经验,合资有利于引入国外的优势;另一方面,可以为员工创造更有扩展个人事业发展空间的环境。

华小荃指出,因为合资方RI是华南长期以来的国外合作伙伴,技术实力雄厚,口碑良好,他们看着华南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我们之间的合资“没有磨合期”,双方一直就看着彼此顺眼,最终一拍即合,终成眷属。华小荃说:“随着公司的发展,那时我们要学的东西特别多,需要引进人才、需要有更好的内外部环境,故管理层是持一种敞开心扉去拥抱国际化,是特别好的初衷,一心想把这个事情做好”。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合资后的华南国际,优质客户更多,业务破亿,技术实力增长,员工数量与质量大为提升,公司口碑与盈利状况良好,公司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回忆起那个时期,华小荃感慨万千,“那时真是我们公司繁荣昌盛,与员工共同成长的最纯真美好的年代啊!”

(照片提供:华小荃)

三、收购之殇:“人”的价值陨落,华南的天空“变色”

1、收购是必然趋势

不管是从最初的股比结构还是本身的业绩情况来看,华南自身的话语权还是很大,还能按照中方的意见来行事,发展非常顺利。但是随着国际大鳄的并购,外资方成为美国上市公司,外资占比必须占公司股份总额的60%以上,才能够在股市上显示业绩,所以多年以来,外资一直想方设法买入中方股份。当时华南国际的中方是全国各地十七个自然股东组成,单个股东的逐利心态难以避免,中方一直希望保持51%的比例难以为继。加之国际大买家WPP的介入,收购成为一个必然趋势。

在公司收购问题上,有着血泪教训与拼死的抵抗。华老师回忆说,华南国际是行业的排头兵,我们之前没有任何经验与教训可供借鉴。在国际兼并浪潮之下,在外方不断提升的利益回报的利诱之下,已然是大势所趋,然而中方每次董事会都争论的异常激烈,从未有过的剑拔弩张的火药味。当时我和一部分股东坚决反对出售公司,记得有一次说急了,竟然拍了桌子“谁同意卖的,我还没发话呢!”其实我在公司才占几个股,但听后大家都面面相觑”。 这段回忆,让华小荃有点沉重,是啊,华南国际就像是整个行业的一个缩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然股东的个人力量,在国际大鳄面前有点以卵击石的味道,尤其这个并购又发生在新一轮国际并购的浪潮之下。

2、放手,唯一可以坚持的事情

在华小荃眼中华南的日子是激情美好的日子,她与华南从零到壹,甚至到十这样的成长轨迹, 是华南人共同奋斗的结果,用华小荃的话说就是“实际上大家是把自己人生很大部分交给这个公司,一起来做一件事,华南人彼此在一起的时间比跟家里的人还要多,所以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独特的企业文化,营造出良好的合作氛围,大家在公司可以找到更多归属感和安全感”。

但是资本入侵后的华南国际在发展的道路上逐步背离了美好的初衷,用华小荃的话来说就是“当时国际买家入驻后,原本我们以为可能只对股东层面、或者总监级层面的人物有影响,但后来没想到对底下的员工都有影响。按理说公司卖了普通员工钱也不少拿,环境应该更好,但是大家就觉得这氛围完全不一样了。被收购的公司,管理更加国际化,科学化,也更官僚化。一套财务指标和软件管理一切,凡事只看数字,只看利益率,人不再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物种,人变成了一个工号。

华老师对国际资本的兼并有着深入的思考,她认为,我们搞经济、搞制度、搞任何的东西,其实初衷都是为了人们生活的更幸福,更美好。但是,国际收购下的公司,完全变了味道。不以好坏论,资本的本质就是追逐利润,就像狗追骨头一样,无可厚非。但是从更高层面来看这个问题,人们生存的意义,工作的意义何在?除了挣钱,人们在工作中寻找价值感与内心的幸福感何在? 这些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3、收购与被收购,不要轻易打开潘多拉魔盒

对于一家以人才和专门技术为核心竞争要素的公司来说,其发展应该坚持如下方面:

首先,选择收购或被收购的伙伴至关重要。华小荃认为“如果他对这个行业感兴趣,尊重专业的价值,双方追求一致的话,能在一起成全共事就更好。如果双方都纯粹为着钱,为着利益,譬如风险投资或者是国际买家什么的,他根本不关心你这个行业,不关心你这个机构的专业人才,不懂你的价值,这种并购就一定要慎重。如果公司有自己的愿景,想做好自家的事情,而不是只想着结业,圈钱走人的话,那就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话语权。在签订合约之前,就要谈清楚日常决策权分配,各方权利与义务,方方面面都要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其次,面对所谓的全球化、国际化,要先想好自己的定位,不要轻易打开潘多拉魔盒。华小荃回忆说,卖掉公司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感到不适,后来广东股东很实际的开导说,投资本质不就为了回报吗?对于这个“投资回报”的逻辑,华小荃说“我就奇了怪了,如此简单的一个道理,为何当初我就没想着我投了多少要回报多少,现在想想可能也挺弱智的。但在我心里一直就想着把公司越办越好,大家都在里面,其乐融融的一起走就挺好的”。

最后,我们可以从中获得的真谛是:无论是市场研究行业还是其他行业,无论是管理者、决策者还是普通员工,都应该用赤子之心待人、行事,将“人”的价值永远放在第一位,贯彻在自己和公司共同成长过程的始终。这也是华小荃本人的内心追求与价值坚持。

(照片提供:华小荃)

四、参与创建市场研究协会

1、经营市场研究协会是华小荃“份内之事”

据华小荃回忆,从1997到2001年, 市场研究协会从一个萌芽的想法慢慢发展成一个身份合法的组织,几乎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华小荃为协会做事情就像经营自己的公司一样,怀揣着公益心和热忱。

1997年,中国经营报开辟专版来报道市场调研行业,当时找来市场研究与咨询行业一些比较厉害级的人物汇聚到一起座谈,大家在休息的过程中滋生了创办市场研究协会的想法,同时柯惠新老师她们那边也在做这个事,后来就合二为一,开始慢慢有了规范、密云会等。华小荃在协会是副会长单位,一直负责协会的培训等事宜。1998年召开首次行业会议,成立全国市场研究协会筹备委员会,2001年2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正式批准成立“中国信息协会市场研究业分会”等——既是协会成长过程中历史性的节点,也是华小荃在协会成长过程中的见证。

关于如何权衡市场研究协会与自己公司的本职工作的关系,用华小荃的话来说就是“协会就是自己事情的一部分。我的timesheet填写时间分配上,就有相当一部分的时间用在协会,因为协会那时候有例会、有定期的会长会、副会长会。我们负责整个协会的培训工作,还有自己的专门聚会。老板刘世庆、陈进他们都认为我在北京也应该承担起协调与协会和政府的关系,华南国际管理层一直就认为华南应该为中国的调研业、为行业协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所以,一般需要表态或者需要承担什么事情的时候,华南国际总是持正面积极的态度,如果因此受到同行们的认可,只是希望我能够正确传达出公司的意图与态度”。

2、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华小荃坦言自己很钦佩有情结、有赤诚之心的人,例如柯老师,刘德寰,陈若愚等同仁,他们把协会的事真正做为自己的事来处理,用公心来经营协会是最理想化的一种状态,但这并不容易做到。华小荃认为自己至始至终都不会接受经济人假说那套逻辑,与人文关怀相比,任何价值理念及所谓的“投资回报”,都不是她内心的理想追求,在这点上,华小荃是执着的。说不清好坏,可以说她是执拗的,但是旁人却更容易被她这份赤之之心所打动。

华小荃老师是市场研究行业的元老,也是改革开放的时代人物,是一位明亮、睿智的师长和企业领袖。她下海经商投身调研业,并成功经营着北京华南,带着她的认真、执着还有她经常念叨的好运气:父亲的通透、丈夫的理解与支持、经济学家理性的分析、陈小章的伯乐、刘世庆陈进的教诲,一支优秀的团队与可爱的员工,时代和命运都义无返顾拣选了她。

华南、华南国际应运而生,是时代的烙印,曾经如日中天,经历了本土化—合资—合并,被收购到最后退出历史舞台。从华南的起落可以管窥时代和市场的缩影,对每个深入其中的人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无从得知,可以揣测皮毛的是,彼时一切都是新生事物,没有借鉴、没有榜样,投身于此的人付出青春、激情,也收获经历、经验和给后来者的教训。

华小荃之于华南、之于中国调研业协会,真正的诠释了《孟子·离娄下》中的“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她在为中国的市场研究作出贡献的同时,也不断地充实完善着自己,但赤诚之心却始终如一。


刘向清 (CMRA)  
李丹杨(北京大学)



友情链接
中国信息协会    国家统计局    涉外调查许可证办理    中国数据分析师官网    APRC    ESOMAR    GRBN    
 
CMRA微信公众号   CMRA微信号

关于协会 | 会员专区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21号北京一商集团大厦308室 电话:010-64087451

Copyright 2015-2024 www.cmr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息协会市场研究业分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38404号-4 京ICP备1803840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