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研究协会 会员登录 | 入会申请
  人物专访
人物专访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专访 > 从看菜谱到玩菜谱
从看菜谱到玩菜谱

        一、“美食+SNS”——豆果网背后的理念
        “我们从创办豆果第一天就是这样一个定位,就是希望有别于原来的菜谱,传统菜谱给人很冰冷的感觉,菜谱它只是一个文字,没有什么生机。”正是带着改变的理念,王宇翔和他的豆果走上了一条“美食+SNS”的创新之路。“我们希望把社区的形式引进过来,让菜谱变成是大家互动产生的内容,那这个内容就会产生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如果只是一个菜谱,看完就没有了,其实没有什么效果。”
        具有社会学背景的王宇翔敏锐地洞察到“做饭”这件小事背后隐藏着的巨大社会需求。
        “年轻人现在做饭的,但是大家都没学过,要不是独生子女,要不就是家里面有些什么情况,他从小不做饭。那么这样一个群体呢,他现在需要做饭,所以他就需要有菜谱,这是豆果网的一个天然的时机。”但年轻人需要的绝不是父辈那种一本一本的冷冰冰的菜谱,而是一个享受做饭乐趣的平台。“如果我说我是个菜谱站,里面很多菜谱,你不会做饭可以到上面来学菜,那样现在的年轻人就没有人来了。但是我说我是一个美食社区,你不光能学菜谱,你还能认识很多厨艺高手,甚至和你一样水平的人,大家在上面共同去交流,他就觉得这个菜谱站会比菜谱书更有生机了”,王宇翔自信地表示,“我们是国内第一个以这种社交的形式去做SNS美食的这样一个平台。”
        二、抽象豆果,焉知非福——豆果的命名策略
        “我们竞争对手很多了,行业里面到处都是竞争对手”,王宇翔笑着说。比起美食天下、下厨房这类十分具体的名字,豆果这一抽象的名字让人一开始总是摸不着头脑。“我们的名字真的不是刻意取的,只当是我觉得,第一这个名字贴上去好像更有web2.0的气质;第二个我们当时有一个想法,就是希望取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的名字。这个域名我觉得在抽象的里面相对来说比较活泼一点,不像其他的域名感觉上很生硬,豆果豆果琅琅上口,我们当时就买来了。”
        “所以他们(竞品)占了很多便宜,因为他们名字本身就是一个很生活化的短语,比如说‘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中国人都会这么说话,所以这个词自然在搜索引擎中就会提升。会有很多人去搜下厨房这三个字,还可能会搜‘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他想搜这句话从哪出来的,无形中看到那个网站就会排到第一去。这样实际上用户不是直接来找你的,但是通过这样的流量就会去转化一部分用户,这样就会对推广带来一定的低门槛作用。”而对于豆果来说,搜索的门槛就比较高了。“并没有豆果这样一个果,不仅人们不会说这个词,很多人听都没听过这个,脑子里没有这个词,像是异教出来的一个词,所以你要想让他的搜索量高,就要花很多很多的时间。”
        但王宇翔仍然选择了迎难而上,他有着这样一套理论:“具象会让你觉得它很好,很熟悉,但是具象之后它的灵活性就不够。而抽象的词呢就可能会让人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每一个联想的名字都是可以去支撑我们。”“就比如下厨房,他就,他这个网站就只能做在家做饭,他如果说想做在餐厅吃饭的,显得就不合适了,那你得叫下馆子才对呢,所以他就很难。但是我们无所谓,我今天在家做,明天下馆子,后天我想在哪做在哪做,所以我们没有具象到一个具体的名字上,其实这个有利有弊很难说谁好谁不好。”王宇翔自信的言谈透露出一种自信:虽然先期推广比较困难,但是豆果未来的成长空间是无限的。
        三、女性用户占大头,休闲时间看菜谱——豆果网的使用人群和使用时机
        “我们的用户群实际上挺简单,80%都是女性”,王宇翔从生命历程的视角为我们解析了豆果网的使用族群,“首先网络上面保持着社会性,在中国做饭还是以女性为主。这其中又分两个部分,最大一部分应该是25岁到35岁这个群,占用户群的60%,也就是参加工作一两年之后,到35岁结婚生孩子,孩子三五岁之前,这个时间是一个女性密集学做饭的时间,有的人会靠后,有的人会靠前,但是都会在这个时间段内。再一个年龄段就是偏大一点的,在55到65岁,那这个群体主要是,子女参加工作了,自己在家没事,就研究研究做饭,变成了生活的一个调味品。”
        虽然豆果网的主要用户群是在家做饭的女性,但与大多数人的认知相左,豆果网的使用时机却不主要在家中。用王宇翔的话来说,“豆果网的使用是一个移动的场景”。“使用豆果网主要有三个高峰时段。第一个时段就是早上10点到11点,第二个是下午4点到5点,第三个是晚上的8点到9点。前两个时段是在做饭前,比如说我在下班的地铁上,我今天回家我可能想吃一个麻婆豆腐,这个时候我想知道我还要买什么菜,要怎么做,我就打开豆果美食,你下班回家马上路过超市就可以按照菜谱里的东西买。晚上的时段,可能是因为我做完饭,家里人上去交流一下,或者把我做的一些菜谱发上来,去分享一下,我会有这样一个需求。”这一现象也与王宇翔开发豆果的期望基本相符。“其实我们最初做豆果,是希望他把这个看菜谱这个场景,分散到他的各种休闲化的时间里去,而不是集中在进厨房的前一分钟才看。我们实际上不太希望这样,因为你到做饭的时候一边看菜谱一边做会很忙,会打乱你的节奏。”
        那么,在细致了解豆果的使用族群后,王宇翔是怎样把这么一群人留在豆果这个平台中的呢?“实际上喜欢美食,或者喜欢做饭的这一群人,他们互相之间有话题,愿意聊,那么我们正好是基于这样一个模型去做的这个平台,让他们在里面可以交流,这就形成了一定的粘性。”但同时王宇翔也指出,同任何平台一样,豆果网也存在着“沉默的大多数”现象,绝大多数用户都不是活跃的,只是平台中的旁观者,但只要有一小部分活跃用户的存在,这些“沉默的大多数”便不会离开平台。“就像大家有时候聚会一样,可能来了十个人,你会发现最活跃的就是那么三五个,但是有些人他们每次都来,他不会那么活跃,但他会轻轻的坐在那儿,保持存在的状态来参与这个群体。”王宇翔坦言,在当下缺乏用户忠诚度的互联网市场,所谓培育忠诚用户实际上只是一种相对忠诚。“拿土豆和优酷来举例子,如果你现在想看的这个《寒战》吧,你看土豆上面有,但是你在此之前,你从来没有上过土豆,你一直都在优酷上看,你现在会去土豆看吗?一定会,这个拦不住。”“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在某一个特定环境大家是相对忠诚的,就是保持这样一个状态,平衡一段时间。一种整体的动态平衡。”
        四、广告投放为王,商户合作初显——豆果的盈利模式
        传统媒体、厨具、互联网同类平台的广告投放,是豆果网目前的主要收入来源。“一部分就是传统的媒体,电视,杂志,图书,这是我们的一部分;第二部分就是一些厂商,比如说卖厨具的,锅具的,食材,小家电,这些的品牌宣传;再一个就是我们一些互联网的一些合作伙伴,和同样一些其他的女性平台,或者说一些社区,他们希望有美食的人合作。”
        随着近期细分产品“美食记”的推出,豆果逐渐开展餐饮商户合作的业务。王宇翔认为,豆果想要打造真正的美食社区,就应该对在家做饭和在外用餐的两种人群进行严格区分,并用不同的手法去吸引这两种人群。“豆果美食主要是定位在‘在家做饭,但我不会做饭’,或者‘我做饭,我喜欢跟别人去交流厨艺’这样的一个群体。而‘美食记’实际上是服务那种‘我在外面吃饭,我喜欢吃饭前拍照’的用户群。”美食记能够基于地理位置和餐厅类型为用户推荐周边美食。而在这一模式下,豆果与线下餐饮商户之间的合作便顺理成章地展开了。“这种合作可能就是,双方比如说推荐餐厅,餐厅给我们一些内容,或者是给我们一些优惠券之类的东西。”
        豆果美食的用户界面一直给人一种“小清新”的印象,如果逐渐增加广告比例,会不会引起用户的反感呢?“我觉得两个方法,第一个方法就是不要造成干扰,就是我不影响你,不影响你的正常使用,用户也要相对要仁慈一点,你不能睚眦必报对吧。第二个就是,我们在做广告的时候也要去考虑用户的体验,去设计让用户觉得很容易去接受的广告。因为这是个过程,实际上用户也会现在明白,真正商业化就要去挣钱,企业要去维持他自己的生态环境,才可能维持用户和网站。”
         五、“培养与创造”——张翔宇独特的用户体验观
        豆果网作为一款菜谱类产品,用户操作体验显得尤为重要。菜谱是需要经常翻阅、查找的,用户体验不好,或者用户产生审美疲劳,都会对产品的生命线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那么王宇翔是怎样看待“用户体验”这一概念的呢?
        “用户体验是分两类的,第一类用户体验是来自于真实的人的使用场景,就是这种使用场景它是根植于你的生长过程,是你从生下来到现在培养的一种约定俗成的使用方法。比如说我们喝水,就应该有一个杯子把手,你如果说喝水这个杯子不设计这个把,你就会觉得他体验不好,你觉得这个不是个杯子,我拿这个不方便。这就是你在成长过程中已经养成了这样的习惯,那对于这种类型的体验你在设计的时候就要尽可能地去尊重。”但还有一种用户体验则与第一种截然不同。“有一种体验,是完完全全你去给他创造的,就是这个人他根本就没有使用经历,你必须要创造一个东西让他马上学会使用。比方说我们用手机,大家的手机操作、键盘,都是创造出来的,就是我们要去为了使用这样东西去学。”那么这时合理的创新设计就对用户体验很重要了。“比如打字键盘,我们原来用手写,会感觉ABCDEFG这样挨着更方便,但是他会把顺序都打乱了,他就是为了让我们去更符合人体工学,去设计这样的产品体验。这个很难,要足够重视细节。”
        回到豆果上来,“比如说在手机上查菜谱,原来大家得是看书的,那手机查菜谱,我就要考虑在手机上查菜谱有什么变化没有,有没有什么新的要求没有,能不能符合用户的这种习惯,我就需要考虑这样的场景。”豆果美食考虑到人们在手机上看菜谱的新场景,对App的许多细节进行了优化。“比方说对于菜谱的这种浏览的需要,现在手机上一页我显示不下看,那我就让它实现分步骤图的显示,或者其他方式的显示,来解决这个问题。”“再比如大家有时候买菜,有的人习惯买菜的时候写在纸上,那我们在做这样一个应用的时候,就要考虑有人他看完菜谱要记录买什么菜的这样一个需求,我是不是要给他做一个购物筐的功能,加入购物清单,那我就要做这样的功能,其实就是为了充分满足原来他的需求。”
        同时,考虑到豆果网横跨PC、手机等多种终端,不同终端上的界面设计也要考虑到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在电脑上,大家往往使用的是一个整块的时间,很少有人用两三分钟的,你往往在电脑那一坐,就会坐很长时间。而手机上网就往往是一个变化的时间,看手机看10分钟、20分钟就休息一会儿,你不会一直盯着看。这是时间长度不一样。第二个就是你用电脑和用手机距离不一样,用电脑我看这么远,用手机我坐这么近,它对视觉的具体设计,比方说内容的字体,大小,按钮大小,都会有不同的要求。第三个是电脑展现的区域比较大,你可以把所有内容铺在一个页面,你不停的往下刷。但是手机客户端,你就得要考虑它的性能,这个交互,可能变成一个嵌套式的转变,就是从某一个地方能到另外一个地方。”
        六、畅想未来智能菜谱
        在近年来用户群迅速扩大的良好势头下,豆果网在未来将向何处去?谈到这个问题王宇翔抓了抓头:“我觉得这个其实特别难说,因为随着你发展,好多一些变化可能你在早期很难做一个完整的预料。”但是王宇翔的心中有两个将要在未来坚持下去的大方向。“第一就是我们还是会坚持这种社区化的思路,还是会在这上面做的更优秀,或者在这方面去做一些优化。”“第二就是我们加深对菜谱或者对美食的分析,或者在菜谱的基础上产生一个新的连带。比如说我会基于菜谱研究它的营养成分,比如说基于菜谱研究出它的这种适应的人群,就比方一个菜可能你吃好,我吃可能不一定好;或者有一些人的身体,血糖高了,血脂高了,不要吃什么样的;或者有的人是素食主义,我不吃肉;或者是吃这种肉,不吃那种肉。所以我们希望会在这个内容上形成这样一些连带,使它的这个维度变得更多一点,这是我们可能接下来要做的一些事情。”



CMRA编辑部


友情链接
中国信息协会    国家统计局    涉外调查许可证办理    中国数据分析师官网    APRC    ESOMAR    GRBN    
 
CMRA微信公众号   CMRA微信号

关于协会 | 会员专区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21号北京一商集团大厦308室 电话:010-64087451,64087991

Copyright 2015-2025 www.cmr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中才智达

中国信息协会市场研究业分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38404号-4 京ICP备1803840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