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研究协会 会员登录 | 入会申请
  人物专访
人物专访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专访 > 行业与生活的规划艺术
行业与生活的规划艺术

        一头齐耳的短发,整洁而干练,现任CTR媒介与消费行为研究总经理的沈颖笑谈自己一直都在跟“数据”打交道。当初从中国外交学院毕业后,她转而求学于法国巴黎Dauphine大学(中文名称:巴黎第九大学。巴黎第九大学位列法国最优秀的综合性大学前三名,也是法国政府培养“精英阶层”最多的大学之一,全法国排名第四。沈颖还是当年该大学商学院文化企业管理系唯一一名中国留学生完成学业后,她留在了法国,在欧洲最早的付费电视台——法国电视台开始接触收视率和受众生活形态,彼时的她只是“数据使用者”。2001年,她加入CTR,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不知不觉中她已经在调研行业摸爬滚打了13年,成了彻彻底底的“数据挖掘专家”。
        一、搭建产品“金字塔”
        2001年7月份,沈颖加入了CTR,当时她负责的是中国城市居民调查项目(CNRS),该项目是一个始自1999年的连续性调查,主要针对的是城市居民的媒介接触习惯和产品消费形态。可以说,CNRS基本上是一个广普调查。但随着GDP的逐步上升,老百姓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多了,沈颖察觉到,中国先富裕起来的这部分人群将会成为广告商和企业主们关注的对象,而CNRS无法有效地覆盖到这些高端人群。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市场讯息后,她立即向公司提出申请,在公司上下共同努力中,CTR于2004年推出了“中国商务人士调查(CBES)”。
        如果将社会人群结构比喻为一座金字塔的话,那么商务人士无疑位于塔尖,CBES主要以企业中高管为研究对象,这群人正是高端财经类杂志的读者,汽车、金融等产品的主力消费者。因为有效的定位,CBES的调查对象与媒体受众群高度吻合,商务人士调查项目一经推出便盈利了,多个有影响力财经类杂志和报纸以及凤凰卫视、CCTV经济频道,4A广告公司马上成为首批使用CBES的客户。该项目调查范围也从最初的四个城市扩充到现在的15个城市。
        谈起“中国商务人士调查”项目的第一次发布会,沈颖仍记忆犹新。那是在香港,由于台下既有中国嘉宾又有外国嘉宾,她每展示一张PPT,都要先讲一遍中文,再讲英文,如此轮换。而今,CBES发布会已经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每年举行一次。访谈中,她恍然发现,今年已经是“中国商务人士调查”推出的第10个年头了,笑着说,今年应该和团队一起为CBES 举办一个10周年的生日庆祝会。
        在推出“中国商务人士调查”项目的3年后,沈颖又开始了新的探索。她察觉到随着物质水平的提升,女性在箱包、化妆品、护肤品、奢侈品等方面的消费逐渐凸显。如果说2004年推出的商务人士更多覆盖到的是男性高端消费群体的话,那么也许是时候关注高端女性了。2007年“中国高端女性调查(CTLS)”隆重推出,该调查以更直观的个人收入或家庭收入为标准,研究高端女性群体在媒体接触、产品/服务消费等方面的情况。金字塔顶端的产品由此在性别维度上得到了丰富。
        随着“中国城市居民调查”,“中国商务人士调查”、“中国高端女性调查”的相继推出,产品线逐步完善,而接下来沈颖和她的团队打算推出“经济活跃人群研究项目”,研究对象正是金字塔中间的“腰带人群”或叫白领阶层,这个群体从消费量和消费能力上正体现出强有力的上升趋势。一旦该产品推出,那么整个产品线从下到上,从广谱人群到高端人群的“金字塔”产品布局将最终搭建成型。
        二、锻炼自身缜密度
        谈及调研行业,沈颖感触最深的便是对市场的前瞻性和敏感度。身处调研行业,必须引导客户的需求,而不是追随客户的需求。“比如餐饮业,客户的口味如果变了,你可以马上调整菜单,跟上客户的喜好,但我们在调查行业就不能这样了,搜集数据和出结果本身需要一个周期,如果等到客户提出需求你再去做的话,就会错过机会,因此洞察客户需求的前瞻性是非常必要的。”以CNRS为例,她认为身处调查行业,应该考虑到的是社会富裕之后,广告增长最快的领域不是茶米油盐,而是高端消费品,因此,在问卷中增加了汽车、金融、化妆品和IT产品四大块内容,使调查与广告公司及企业的需求高度吻合,提前做好了产品的“转型”。
        和很多人从调研公司出走去到广告公司、企业或媒体不同,沈颖经历的过程却是刚好相反,她选择的是从横向到纵向的发展,市场研究对她来说,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她喜爱从事连续性项目研究,因为从多年的数据比对中可以窥悉未来市场的种种商机。“调研这个行业,虽然看到的数字是生硬的,但是从数字里却可以洞察出鲜活的机遇”,正如CTR坚定的信条:“笃信数据信息中的无穷魅力,发现数字背后所隐藏的趋势,洞察趋势外的无限商机”。
        除了对调研行业本身的喜爱外,沈颖更感恩这项工作对她性格的优化。“以前在媒体广告公司,节奏非常快,风风火火。但进入调研行业之后,发现做事的缜密度非常重要,比如我们做连续性调查,往往今天犯下的错误,要等到明天才能发现,但调研项目一旦开始,则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就要求你必须谨慎“,十多年的从业经历,让沈颖的思维日趋严谨。工作对性格的塑造可见一斑。
        三、拥抱多样化研究方法
        10多年前,调研行业采集数据更多的是用简单随机抽样、PPS等随机抽样的方法,随后加入了配额,而今天,大数据成为时下最流行的信息化“标志”。方法越来越灵活,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当下的需求。随着移动化时代的来临,人们的移动性增强,“比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愿意在网上回答问题,你很难再通过传统的调查方式找到这群人,他们越来越漂”。
        除了定量调查方法外,定性的研究方法也逐渐被采用到CTR每年的连续性项目中,用于指导定量问卷的修改,增强定量内容的准确度和针对性。不仅如此,定性的研究方法还有助于调查者提早发现一些新东西,能让挖掘和洞察更加细致,当然成本也会随之上升。
        对于“大数据来了,调研公司就会死掉”的流行说法,沈颖并不赞同,她认为抽样数据的价值依然存在,第一,抽样仍然具有代表性,第二,抽样数据的结果可以提供现象背后的原因,而大数据一般只呈现现象和结果。将大数据与抽样方法采集到的全方位数据进行有效嫁接以及融合、开发大数据的分析工具也许是调研公司今后发展的出路。此外,传统调研行业中,有很多经验丰富的人,经验的积累不会被轻易取代,由经验驱动的转型会非常迅速,现在的问题只是大家还没有找到两者之间的接口。况且,大数据并不是想掌握就能掌握的,有技术才能搭建平台,而技术的共享不是用钱就能买到的。
        四、合作共赢
        沈颖的团队分布在北上广三地,无论是研究人员、销售人员、数据处理人员都有非常清晰的量化考核标准,每个人根据年初制定的目标,在做好工作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谈及部门的管理,沈颖笑称“没有完美的个人,但可以有完美的团队。”她认为,一个团队里不应该只有一种类型的人,而是应该像五根手指一样各有所长。所谓用人取长,适合研究的人就让他做研究,适合客户服务的就让他做客户服务,适合销售的就让他做销售,至于每个人都会有的短处,可以靠集体的力量来互补。其实,这种管理方式也正是CTR价值理念“合作共赢”的细致诠释,“没有人是全能的,一流团队的合作能促使每个人发挥各自的特长”。
        近几年来,CTR招来的员工越来越年轻,很多都是80、90后。不过沈颖并没有觉得这会加大她的管理难度。“我觉得恰恰相反,和以前的70后比较,现在很多80后跟90后的知识结构更宽泛,他们在网络以及社会化媒体的环境中成长,学的东西可以更快跟工作接轨。另外,他们对社会有很强的公益心和责任心,我相信他们对工作也是一样的。在工作中,80、90后关注工作是否与自己的兴趣相符合,兴趣不一致或减弱时,就会流动,他们在职场上也需要有一个寻找和成长的过程。她还说,工作做得优秀和出色都是因为他们喜爱自己的工作,最主要的便是去启发和引导新入职的年青人喜爱自己的工作。
        五、情系北京
        作为早期回国发展的海归,沈颖坦言自己已深深爱上北京这座古老美丽的城市,喜欢北京的颐和园、故宫、北海,中山公园,喜欢每天送孩子上学时可以经过天安门。北京浓厚的文化气息让她眷恋,“老祖宗在北京留下来的这些文物在中国其他任何一个城市里都是找不到的。”而她与丈夫的爱情故事也正是从北京开始的。
        2006年,她把家搬进了胡同里边,“住到了胡同的四合院,才发现应该有个孩子。”而现在,她每天送孩子去幼儿园,路过天安门,看一看天安门城楼,是难得的“北京人”的归属感。带孩子也成为她最累时放松的方式,累的是体力,放松的是心情,“我的孩子是个精力充沛的男孩,他喜欢活动,他玩什么我就跟他一块玩。”家庭成为她的避风港,也是能量的来源,“家和业余爱好都能给你充电,其实工作上谁都有压力,关键是要有解压的能力”。
        生活在北京,又走过中国的许多城市,她眼见城市化的种种影响,对于这一趋势,她有自己的想法:“这是一个自然的推进过程,中国经济发展很快,大学生毕业都希望进一二线城市,大企业也都在一二线城市安家。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交通堵塞越来越厉害,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到北京、上海来,也并不是所有的中小城市都有必要像北京、上海那样发展起来。”刚刚到过重庆的她,对那个地方印象很深,高楼拔地而起,但很多都是空着的。自从变成直辖市之后,人口激增到三千多万,下面的乡镇、县城企业都到重庆去买房,可是真正去了才发现,城市的生活质量未必是好的,而他们本来生活的地方却是青山绿水,房屋价格也便宜很多。物极必反,很多人来了,尝试了,最后还是选择了返回。
        扎根北京的沈颖,由于工作的关系经常穿梭于中国和世界各地,但这并没有影响她美满的家庭生活,忙碌的工作反而让她更自信、充满能量、游刃有余地平衡着生活与工作中的一切。


采访编辑:张翕
原话录音整理:摩瑞市场研究公司


友情链接
中国信息协会    国家统计局    涉外调查许可证办理    中国数据分析师官网    APRC    ESOMAR    GRBN    
 
CMRA微信公众号   CMRA微信号

关于协会 | 会员专区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21号北京一商集团大厦308室 电话:010-64087451,64087991

Copyright 2015-2025 www.cmr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中才智达

中国信息协会市场研究业分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38404号-4 京ICP备18038404号-5